痛经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,神农中医馆的湖南省名中医、株洲妇科专家申玉华医生对中医药治疗痛经有丰富的临床经验:
患者:高某,女,20岁
初诊:2018年9月18日
主诉:痛经6年
初潮13岁,之后每月痛经。周期规律5-7/32-33天,月经量中,色暗、伴血块,经期畏寒,热水外敷下腹痛有缓解,经期第1天痛甚伴呕吐,曾挂水止痛,严重影响学习、生活。末次月经:8月20日,睡眠欠佳,大小便正常,手足不温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诊断:痛经
证型:寒凝血瘀
治疗:温经散寒 化瘀止痛
方药:温经汤合圣愈汤加减
吴茱萸10g 川芎10g 归尾10g 白芍30g
丹参10g 肉桂10g 小茴香10g 川楝子10g
玄胡索10g 泽泻10g 茯神20g 红藤20g
黄芪15g 川牛膝10g 续断10g 益母草15g
郁金10g 甘草10g
×7付
二诊:药内加红糖,服前方7剂后,月经期第一天疼痛感明显缓解,其余经期下腹偶有轻微不适。嘱平时注意保暖,效不更方,原方经前2-3天继用2个月经周期7副。第二个月经周期没有血块,月经没有推迟,按时来潮,月经期间无明显腹痛。
【按】该患者经期腹痛,属中医“痛经”范畴。患者遇热痛缓,结合舌苔脉象,辩证为“寒凝血瘀”。方选《金匮要略》温经汤加减,当归与白芍比例1:3取当归芍药散君药调和气血止痛,四物加入丹参和黄芪去熟地,加入红藤、泽兰、牛膝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,共凑温经散寒,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用。理法方药得当,疗效明显。